(记者 卢小凡)6月23—29日,中共海南州委宣传部主办的“高质量发展看海南州”媒体调研活动,记者跟随采访团一行来到龙羊峡水库、贵南县黑藏羊繁育中心和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,探访该地特色养殖业发展情况。
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农牧渔结合的地区。这里群山起伏、河湖密布、草原辽阔,特有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海南州特有的生物资源,其中就有得天独厚的特色养殖——三文鱼、黑藏羊和牦牛。近年来,海南州各项特色养殖产业各放异彩,发展成果显著。
龙羊峡冷水鱼造就“热”产业
三文鱼因肉质鲜美、营养丰富,被国际美食届誉为“鱼中之王”。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,“中国三文鱼之乡”位于远离海洋的青海龙羊峡水库。
龙羊峡水库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,水质纯净,水源主要来自冰川、雪山融水,水域面积有383平方公里,年均水温12℃,常年不封冻。
工作人员正在捕获网箱内的三文鱼。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
当地一家养殖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三文鱼是非常“娇嫩”的鱼,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,龙羊峡水库正好给三文鱼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天然的生存条件。养殖区平均水深120米,水温和水体很适合三文鱼的生长。每条三文鱼从鱼卵阶段长到成鱼,再到收获,需要两年半到三年时间,其中包含孵化、育苗、成鱼养殖、收获、加工等不同的过程。
在育苗阶段,鱼苗通过分鱼机和计数器被转移到湖中不同网箱进行培育,以保证每一网箱的鱼都能同步生长。收获时,超过4公斤的成鱼会被吸鱼泵吸上水上作业平台,随后进行电击、放血,再放入保温桶覆冰保鲜,之后立即送往加工厂。整个过程不会超过两小时,并在48小时内送达消费者的餐桌。
“三文鱼其实是很肥的鱼,它的能量来源就藏在饲料里面。每一粒饲料的外表很光滑很干燥,但里边包含了各种油脂,我们要求每一粒饲料都必须把油脂锁在里面,而不是渗在外面,这样才不会造成浪费,也不会污染水体。”该负责人说,“我们这的养殖是超低密度养殖,也就是说,每条三文鱼都住在一个大house里面。”超低密度养殖就是一立方米的水体最多只养一条鱼,比传统三文鱼养殖大国挪威的养殖密度要低5倍。
龙羊峡三文鱼刺身食品。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
截至2022年,龙羊峡三文鱼养殖年产量约1.2万吨,国产三文鱼市场占有率超50%,覆盖北上广深等40个省市。外贸出口业务也逐年跑出“加速度”,越来越多的国外客户体验到了来自中国的高品质三文鱼。
贵南草原上的“黑珍珠”绽放异彩
黑藏羊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独有物种,食用价值丰富,其黑紫羔皮极为珍贵,被称为“高原黑珍珠”。2017年,贵南黑藏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
贵南县黑藏羊繁育中心圈舍里的黑藏羊。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
进入贵南县的黑藏羊繁育中心,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养殖圈舍,里面不时传出黑藏羊“咩咩”的叫声。干净整洁的圈舍内,饲养员正在投放新鲜的饲草料,膘肥体壮、毛色黝黑的黑藏羊纷纷上前争相食用。
在这里,每只黑藏羊耳朵上都配备橘红色或黄色标牌,上面的数字记录了黑藏羊的出生地、出生年月、打防疫针的情况以及主人的基本情况,这便是黑藏羊的“身份证”。
近年来,贵南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、地理优势,全力推进黑藏羊扩繁育种,将黑藏羊作为重点特色产业加以培育,促进全县黑藏羊产业品牌化、优质化、产业化发展。
黑藏羊肉产品。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
2019年至今,青海省委省政府、省农业农村厅先后投资6000万元,充分利用贵南黑藏羊地理标志品牌优势,大力发展贵南县独有的黑藏羊产业。“我们县大力支持,很多牧民参与了养殖,现在每年收入有了明显提高。”贵南县黑藏羊繁育中心主任旦正才旦说。
贵南县黑藏羊繁育中心副主任旦正杰说:“中心主要负责养殖种公羊,每到配种时节,种公羊就被分配到不同的母羊群中进行配种,让优质黑藏羊不断发展壮大。县上提出‘1210’发展模式,就是以中心为主,向两个黑藏羊示范村,10个繁育合作社拓展,加强扩繁育种的能力。”
目前,贵南县黑藏羊保种扩繁存栏数达7.4万只,养殖规模不断扩大,预计到今年底将达12.5万只以上,带动2000余名农牧民繁育黑藏羊。
贵南县下一步将积极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,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,助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。通过推进“一县一品”发展模式,让黑藏羊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主渠道,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,让贵南草原上的颗颗“黑珍珠”绽放异彩。
“牦牛医院”提升良种覆盖率
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位于尕巴松多镇北巴滩瓜什则村,地处西久公路沿线,距县城27公里,交通便利。这里也是牦牛的“医院”,当地有牦牛生病,就会被带到这里来“住院”。
同德县现代畜牧科技产业示范园内养殖的牦牛。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
“园区有一个托养的模式,如果老百姓觉得自己养不好牛,或者生病了,可以托养到园区,技术人员对其‘把诊问脉’对症治疗后,这些牦牛的健康状况均有明显改善。”园区负责人华海全说。
目前,园区内本园区牦牛有500多头,托养过来的有300多头。但园区的定位不只是“牦牛医院”,更是牦牛的良种繁育基地。
“现在牦牛健康状况退化,我们想着通过自己团队的力量,把优质种蓄和优质母蓄集中起来统一管理,通过专业技术对种群进行精细化分群,对优质种蓄进行人工采精,再对优质母蓄人工授精,提高母牛怀孕率、生产率,提高良种覆盖率。”华海全说,这种养殖方式和传统放牧相比,良种覆盖率显著提升。
园区牛舍内的牦牛。中国网记者 卢小凡 摄
去年,园区对300头母牛进行人工授精试验,怀孕率达60%,园区给当地合作社分了150头牛犊,这些牛犊和老百姓自己养的牛犊相比更健康、长得更快。“从小牛犊出生,我们就给它建立追溯体系,身体健康状况、是否死亡,技术人员都能监测到,以前死亡率达5%—6%,现在死亡率不到2%”华海全说。
园区主攻牦牛、藏羊良种选育、良种胚胎的工厂化生产研究,饲草新品种试验推广。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成果,加强牦牛、藏羊种质资源筛选、保护和创新利用。应用胚胎移植技术,扩大优良纯种畜的数量,加快现有畜群的更新换代,提高良种覆盖率。
据悉,园区还建设了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、扩繁基地、养殖基地,对饲养、防疫、用药、排污等各环节规范操作,统一规划建设、统一良种、统一饲养管理、统一防疫检疫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产品销售,实现畜牧业规模扩展和质量效益同步推进。
国家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13012664号-3
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第00232号
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| 网络110报警服务 | 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|
版权所有 新华信息网-新华传媒信息研究中心 Copyright © hbxxzx.com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声明:凡本网注明来源非新华信息网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