厅局动态

齐花坦:从童工到人民的艺术家

时间:2019-12-22   作者:www.hbxxzx.com.cn   来源:人物周报  

2018y31q12b齐花坦说戏.jpg


    倾情回馈观众的演出

  齐花坦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河北梆子女演员,也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从童工到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,她沐浴着新中国的曙光一路走来,对党充满无尽的感激,对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。

  上世纪九十年代离休后,以带徒弟的方式培养学生近40人,彭蕙蘅、李玉梅等人均获得“梅花奖”,毕合心、王梅菊等多位弟子是国家一级演员。为推动艺术创新,策划拍摄戏曲电视剧7部,其中《孔雀岭》、《蝴蝶杯》等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播出,并获得全国戏曲电视展播奖、省五个一工程奖。因贡献突出,2014年荣获河北戏剧终身成就奖,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。

  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年,也是齐花坦从艺65周年,由河北省文化厅、河北省演艺集团主办的“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师生大型戏曲演唱会” 在石家庄人民会堂举行。遵照齐花坦的意愿,这场演出是向祖国母亲65岁华诞献礼,也是倾情回馈多年来关心喜爱她的观众,为此,演唱会明确定位公益惠民演出,免费向观众发放入场券。

  那天晚上,能容纳12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,没有座位号的观众只能在人行道上席地而坐。

  78岁高龄的齐花坦一出场,全场掌声雷动。阔别舞台20年,齐花坦没有让观众失望,她高雅优美的表演,谦和大气的台风,让观众再次欣赏到了“三圣母”“胡凤莲”“窦娥”这些深入人心的完美形象。从这台精选剧目中,观众感悟到了齐花坦离开舞台20年间,为推动河北梆子艺术创新所作出的不懈探索。

    齐花坦与河北梆子

  齐花坦出生那年正逢卢沟桥事变。齐花坦不满12岁就跟随二姐到保定印花厂当童工。印花厂厂长是个京剧票友,看出了齐花坦潜在的天赋。培新剧社到保定招收演员的时候,带她前去试试,没想到这一试竟然被录取了。

  齐花坦成了新中国成立后河北省第一批戏曲学员之一,也是冀中军区新型文艺团体中第一个女学员。齐花坦记住了剧社领导的话,她决心做人民满意的演员,唱人民满意的好戏。为了这个目标,悟性极高的她练功从不怕吃苦。

  后来培新剧社改建为河北实验剧院。1951年剧院把河北梆子分离出去单独成团,齐花坦被安排到了新筹建的河北梆子剧团。

  河北梆子剧团成立不到一年,省文化局做出决定,要解散这个剧团,原因是演员队伍老化且青黄不接,长期下去,怕事业搞不成反背了包袱。全团上下一致认为剧团不能解散了,河北梆子是我们的省戏,只有尽快推出新人新戏,才能保住剧团,更好地发展这个剧种。

  可让谁来挑这副重担呢?老师们不约而同想到了齐花坦。她成了剧团的重点培养对象,为了使她更快地成长,领导专门为她配备了生活老师和艺术老师。齐花坦并不知道,此时她已肩负起一个剧团兴衰的使命,她只知道听老师的话,每天除排戏就是练功。

  功夫不负有心人,齐花坦第一次主演新编历史剧《相思树》,就赢得了满堂喝彩。“河北梆子有救了!”剧团群情振奋。紧锣密鼓又给齐花坦拍了《婉香与紫燕》《扫穴犁庭》两出新编历史剧。

  一年之中连排三出大戏,这对成年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事情,年仅14岁的齐花坦却创造了这个奇迹。几出新戏同时上演,马上让剧团焕发了青春活力,在省会连续演出两个月,场场座无虚席,只要齐花坦一上场,全场掌声雷动,散戏后观众不走,纷纷挤到后台,想看看这个女娃主演。

  从1951年到1952年,剧团每年演出都在400场至500场以上。每天演出2场戏,每场4个小时,休息时间还要练3遍功,这对一个14岁的女孩儿来说是超负荷的工作量,可齐花坦从不叫苦。 

  剧团演出引起的巨大轰动,让省文化局领导喜出望外,不仅收回了解散剧团的成命,而且决定把这个剧团改为国营河北梆子剧团。

  “一个小孩儿救活了一个剧种,没有齐花坦就没有河北梆子!”这种说法在冀中大地风靡一时。齐花坦却从不居功自傲,至今谈起此事,她仍谦虚地说:“我那时就是个孩子,什么也不懂,如果没有老师们众星捧月般给我当配角,如果没有乐队、后勤的师傅们默默无闻做奉献,哪有我在舞台上的风光?我这辈子都无法报答老师们对我的恩情,只有继承他们无私培养新人的优良传统,培养好我的学生,为河北梆子做出新的贡献,才能不辜负老师们对我的希望。”

    薪火传承是终生的功课

  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齐花坦老两口都已离休,家里比剧团还要热闹,不是讨论剧本,就是给慕名找上门的学生说戏。中午,齐花坦还要亲自下厨,给大家做一桌色香味美的家常饭。

  齐花坦在家庭中柔情似水,是典型的贤妻良母;在艺术上执着坚定,似响当当一粒铜豌豆;在学生面前是良师益友,严肃认真一丝不苟;在观众面前谦恭随和,像勤奋好学的小学生。一个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赴朝鲜慰问演出受到贺龙元帅高度赞扬;六十年代为毛主席、周总理、朱总司令等中央领导演出受到亲切接见;七十年代因电影《宝莲灯》红遍全国;八十年代靠精湛艺术受到无数观众追捧的著名表演艺术家,做人如此低调,做事如此执着,实属难得!  

  齐花坦常说,一花独放不是春,孤树再高难成林。一个艺术家不管本事多大,也扛不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。一个人不管心态多么年轻,也无法改变慢慢变老的规律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,也是一个剧种永葆青春的希望,戏曲事业的传承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才俊,只有把大批青年演员培养起来,我们的事业才能后继有人。

  上世纪八十年代,齐花坦在戏曲舞台正红红火火的时候,就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主演的剧目手把手教给青年演员。有人提醒她: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,这是梨园行的共识,你还没有离休,就这样无私地把戏教给年轻人,就不怕她们抢了你的饭碗?”齐花坦含笑回答,“我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演员,我的艺术都是老师们教给的,我教给年轻人理所应当。我希望所有学生都能超过我,只有一代更比一代强。”  

  这些年,慕名上门求教的学生足有几百人,她主动到基层剧团和校园做义务辅导不计其数,可谓桃李满园。

  河北梆子对于齐花坦来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,如今她已81岁高龄,和学生们谈起艺术仍像18岁一样兴致盎然。她常说:“我一生没有做惊天动地的事,只想在有生之年多培养一些青年学生,让这门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。”


标签:人民  艺术  童工  艺术家  

主管主办:河北省省直信息传播中心  承办运营:新媒体信息中心  www.hbxxzx.com.cn

地址:石家庄市裕华西路118号 | 电话:0311-87805806 | 邮箱:zgxwbd@qq.com

版权所有 | 河北省省直信息传播中心  河北信息中心

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证书

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:冀ICP备20013941号